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0章、最後一次

關燈
王瑯私下裏曾經思考過很久,為什麽漢末沒有像其他亂世一樣迎來統一,而是成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想來想去,總覺得曹操應該為此事負上一定責任。

曹操在《述志令》裏說過一句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證明獻帝時期,漢室的權威已經非常衰弱,到了很多人有心,甚至有實力稱王稱帝的地步。

這時候曹操高舉漢天子的旗幟,聲稱漢天子是正義的天子,我是正義天子的正義代表人,你們要是敢不尊重天子,我就要興起正義之師,討伐你們這些不正義的逆賊。

曹操不是袁紹,有四世三公的背景吸引人才,一切全靠自己用實力打拼。但有了天子之後,他就能借用天子的名義,成為既有名義,又有實力的諸侯,並因此招攬了不少人才。

但即使這樣,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自己也承認,不需要借助天子名號,靠家世就能聚攏大批人才的袁紹擁有天下的六分之五,借用天子名號的自己只擁有天下的六分之一,連孔融這樣孔夫子的後代都更看好袁紹。

因此,到了這個時候,天子名義的作用其實已經發揮得差不多了,想要打贏袁紹,統一天下,更多依靠智慧與武力,而他也確實憑借智慧與武力打贏袁紹,統一北方。

幾年之後權勢穩固,曹操表示我是用智慧和武力平定北方,立下的功勞足夠被封為魏王。他的兒子曹丕更進一步,表示天子沒有統一北方的才智與功勞,但有古代聖人禪讓的美德,自願把皇位禪讓給我,大家從今以後不再是漢朝人,而是我曹魏的臣民了。這其實等同於詔告大家,想做皇帝不再需要像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那樣名正言順,只要有充足的智慧與武力就行。

於是曹魏的好臣子司馬懿有樣學養,帶頭向領導看齊,連續三代孜孜不倦地使用智慧與武力,終於在孫子司馬炎手上成功篡奪曹魏政權,改立國號為晉。

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則連隔代篡位也等不及,成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混亂局面,徹底打破君臣之間的森嚴壁壘,讓等級尊卑制度成為兒戲。比如北朝末的侯景嫌棄大將軍不威風,幹脆自創了“宇宙大將軍”的名號,果真是威風八面,再也找不出更威風的名號了。

總而言之,不想做臣子,就不要打著活君主的名號做事,否則只能得國不正,讓其他人也不再顧慮君臣綱紀,勢力一大就不再願意做權臣,而是直接掀起血腥政變,改朝換代。

於是擺在王瑯面前的道路剩下兩條,一,做權臣,但事後被狡兔死走狗烹也別怨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誰讓你是臣?二,改朝換代做國君。

東漢自開國起便多災多難,早先因為有幾位賢明的君主臨朝,大小災難都能應對,到了漢桓帝、漢靈帝時期,變成連高舉尊漢旗幟的劉備每次與諸葛亮談論,沒有一次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的地步。這才有了張角兄弟領導的黃巾起義,起事之初,戰火幾乎燃遍了帝國每一個角落,連蜀中這樣險阻封閉的地方都有道眾起義。

黃巾軍的主要成員是被盤剝逼迫得活不下去的底層農民,對這些人而言,除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起事,對漢室失望透頂也是原因之一。

緊接著爆發董卓之亂,山東諸侯聯合討董,無果而散,天下陷入諸侯林立,彼此廝殺的混亂局面。岌岌可危的漢室旗幟之所以仍能樹立不倒,一是因為豪傑太多,哪個都不簡單,缺乏一個遠超出其餘諸侯的絕對強者,二是因為有曹操扶持,借助曹操的才能與智慧站住腳跟,不然就靠獻帝與獻帝周圍那些公卿的能力,漢室早不知什麽時候就被時代的洪流吞沒了。

數遍歷史上大有作為的君主,沒有一個是順風順水上位,全部是刀山血海、明槍暗箭中一路拼鬥廝殺上來的,即位後或即位前所面臨的情形比獻帝艱難困頓的大有人在,照樣能建立不世的功勳。獻帝既然沒有挽狂瀾於跌倒的能力,便只能為桓帝、靈帝留下的爛攤子付出代價。父債子還,天經地義,怪只怪你有兩個沒事自毀長城的長輩。

王瑯最初的想法是,如果獻帝有李世民的才能,那麽她就做房玄齡、杜如晦、李靖;如果獻帝有成王的仁德,能夠保全權臣,那麽她不介意做周公、召公。但從歷史與她所見到的現實來看,獻帝似乎兩者皆無,那麽她就只剩下唯一的一條道路。

但曹魏三代而亡的例子也證明了改朝換代是個技術活,連曹操這樣聰明絕頂的人都無法完美解決,能夠顛倒乾坤、把謀反篡權扭轉成正義戰爭的姜尚又不在身邊,王瑯對此難免有些信心不足。

荀攸日前勸諫她註意“法令規矩”,君臣綱紀、上下尊卑不就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法令規矩?這是通過她一方面保護獻帝,另一方面又弱化獻帝存在的行為而隱約猜測到了她的心思所做出的諫言。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改朝換代這種一個不小心就身死族滅的事情總是要謹慎再謹慎,謀劃再謀劃的。如果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計劃,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安安心心往做權臣的方向努力比較好。

然而,讓王瑯沒想到的是,善於揣摩人心的董昭似乎很看好她,在單獨請見的要求得到允許後,提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建議:“游說伏完、董承,封袁紹為大將軍。”

王瑯的心臟頓時狠狠跳動了一下。

游說天子近臣,封袁紹為大將軍?

真是一條一石二鳥,不,是一石多鳥的奇計!

首先天子身邊的公卿與將領都對坐擁強兵的荊州並不信賴,因為一直以來,年幼的天子實際上是一個象征意義,朝政大事,一律由天子身邊的公卿或是將領決定。這些人顧慮荊州地廣境勝,一旦入朝,很容易和董卓一樣掌控朝政,只要面子上做的不像董卓那麽難看,天下人都只會爭相稱讚荊州忠心。那麽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麽地位?

想要游說這些人再簡單不過,告訴他們如果封賞袁紹為大將軍,就可以拉到袁紹作為外援,則他們不用再擔心荊州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還可以坐觀袁紹與劉表爭鬥,收漁翁之利。他們一定會同意,並游說獻帝同意。

其次袁紹這個人的性格她已經通過史書與這些年親眼見證的一切有了清晰了解,知道袁紹性格自矜,喜歡沽名釣譽,根本無法抗拒“大將軍”這個人臣最高職位,事情能成是肯定的。

但袁紹對天子有何功勞,竟然能夠被封為大將軍?

詔書一下,則天下皆知天子不信任對迎立自己有功,諸侯中唯一來朝見上貢皇室的荊州,而只要實力強大,就可以被封賞大將軍的尊榮。如此賞罰不分、自毀綱紀的亂命一下,漢室的最後一點尊嚴大概也徹底蕩盡,不會再有人拿漢室當一回事了。

更重要的是,這條亂命貶荊州而擡袁紹,則天下皆知荊州蒙受不公待遇,亂命不可能出自荊州之手。於是荊州成了遭受委屈的一方,天子成了行為無道的一方。各地諸侯各懷異心,歷史上的袁術更於明年稱帝,對這樣的事情只會樂見其成,袁紹此時無膽量稱帝,但暗暗助長流言的滋生,宣揚天子的無道肯定也很樂意做。

唯一一個拿不準會有什麽反應的勢力是曹操,可曹操陷於兗州、徐州,尚未完全脫身,到時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王瑯也不怕他。

所以,這是最後一次試探。

如果天子被近臣說服,下達這條詔令,王瑯就再也沒有任何顧慮;如果天子對荊州有義,拒絕封袁紹為大將軍,那麽她就甘願做權臣,為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而努力。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賈詡陸遜~

這次真的是真的_(:з」∠)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